乡村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是人们对生态宜居的向往和追求。
而乡村建设,是中国近些年的热门民生话题,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很多都像是“双胞胎”。产业规划,乡村形态建设几乎都是 “粘贴复制” 。
不禁让人怀疑:这样的乡村规划会有未来吗?
(资料图片)
壹
乡村规划改革之路
乡村规划设计虽然没几年,但是很多农村地区都已肉眼可见的发展起来了。这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可以看出来,其中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
›»乡村不是城市,拒绝城市化
城市规划设计和乡村规划设计不能归为一类,若是像规划城市一样规划农村,那乡村振兴的意义何在?
乡村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建筑工程、建筑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还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邻里关系、祖先、信仰以及水系、道路、风水、产权等因素。
›»不具备当地特色,盲目跟风
如今的乡村都变成了什么样?
古色古香的青石小道变成了柏油路;绿草如茵的空间变成了休闲广场;一排排新建的楼房跟复制粘贴一样,这些都让人难以看到乡村该有的模样。
这种统一的 “城市化面孔” 不仅使乡村建设失去了个性和特色,也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生态平衡”。
到最后似乎都不需要设计师来规划了 ,路不好走,没关系水泥铺上就行,房屋就更好办了,哪个地方修的好就跟着那个地方修。
看看网友们对于乡村设计方案的一些看法:
贰
乡村规划需要个性,更需要创新
乡村规划设计需要我们的设计师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文化,融入邻里生活,感受乡土气息。而不是无人机飞一圈,乡里走一遍,产业套上,最后硫酸纸上大手一挥。这样的设计没有灵魂,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最后只能是既失去发展,也失去人心。
我们的国家土地广阔,民族众多,南北东西各有差异。乡村设计应该发挥地区文化优势,紧抓特色乡土气息,打造具有个性的创新型新农村。
在实践中,我们既要因地制宜发扬本土文化特色也要学习国外的优秀设计经验,取长补短,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里
2018年4月27日,在“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新闻发布会上,一个乡村“无限(∞)”形状的建筑和整个村庄的规划设计公开亮相。
这是Archi-Union于2017年初在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完成的新项目,它是一个多功能的乡村社区文化中心,位于村庄道路旁,山的后面,部分隐藏在竹林中。
mobius形状的屋顶由70%的轻质预制钢框架支撑,并使用传统的瓷砖完成,预制构件的高效率使得这种复杂几何结构有52天施工周期成为可能。
设计文化中心目的在于:提供展览,举办会议,社区聚会,以及餐饮和娱乐,它将场地与周围村庄和自然生态融为一体。
项目探索了城市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它实践了新施工技术与当地工艺的融合,将传统的施工技术与预制工业化相结合。
场地位于两个相邻的方形宅基地上,设计在每一块地皮上画一个大圆;这两个圆圈的结合决定了建筑的巨大轮廓,设计保留了周围的竹林和树木。
在这个新的边界内,试图最大化空间的连续性、水平性和延展性。
而漂浮的屋顶设计提供了最广阔的视野,可以看到原始的自然景观,有时会让游客产生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在屋顶的“无限(∞)形状”中,都可以感受到室内外,竹瓦与新旧之间的关系。
为传统范式提供了新定义和对城乡问题展开了重新思考,为当代建筑的意义提供了一个视角。
›»荷兰阿尔梅勒市新型可持续发展村落
针对世界上一些最紧迫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新型住房模型,称为“再生村”(ReGen Villages,简称“再生”)。
在荷兰ReGen村B.V.和哥本哈根建筑公司Effkt的领导下,新模式有助于脱离电网,实现可部署到全球的可持续的社区。
项目设计概念结合了多种创新技术,如绿色建筑房屋、可再生能源、能源存储、高产有机食品生产、垂直农业水培/人工养殖、水管理和废物资源化系统。
尽管目前全球人口的一半居住在城市中,但ReGen系统的效率可以减少家庭对高频城市生活的依赖。
这将掀起新一轮的近城市主义和乡村发展浪潮,使整个地球表面的人口密度得到更可持续的分配。
这种分布还将减轻目前在人口过剩地区的压力下屈服的市政府和国家政府的负担。
这种密度的再分配形成了“通过创建赋予家庭权力和发展真正的社区意识,使人与自然,消费与生产联系成框架,不仅增加了环境和金融价值,还增加了社会价值的模型”。
它带来了一种伴随环境和社会利益而来的成就感,使其成为可持续的更长期模式。
›»厄勒布鲁木材小镇
C.F.MøllerArchitects和C.F.MøllerLandscape与SlättöFörvaltning合作赢得了在瑞典Örebro设计新住宅区的竞赛。
他们的设计作品ÖrnsroTrästad(瑞典语为“木材之乡”)专注于新城市发展与自然的有机融合,着眼于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
设计包括一个由住宅楼组成的小村庄,所有的住宅楼都有不同的高度,还有公共广场和中央绿地。
九个建筑物分布在18000平方米的场地上,由一条连接开发区与邻近的Ängen公园的中轴线和一个标记为未来开发的场地分隔开来。
行人和自行车道蜿蜒在建筑物之间,连接到现有的长廊和小路。
建筑师将这一设计描述为“城市与野生自然之间的意外相遇”,而这一愿景通过将新开发项目定位为公园和城市景观之间的有机门槛。
建筑物的方向应使每个建筑物至少具有一个被认为是“城市”的方面和一个被认为是“绿色”的方面。
建筑师们专注于创造一种社区和公共空间的感觉,包括几个广场和一个主要的公共绿地,但谨慎地保留了一些传统郊区生活的社会品质:私人花园和入口。
该项目的有机性质是通过一个沉重的木材为基础的材料调色板进一步表达。
根据C.F.Møller的说法,“选择实木作为结构以及木质外墙的一种显而易见的选择。除了对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外,木材还为我们提供了创造创新和创造价值的建筑的新机会。”
›»White Arkitekter+ReGen村庄
White Arkitekter与位于硅谷的ReGen Villages合作,在瑞典创建完全循环、自给自足和有弹性的社区。
该项目受到电脑游戏的启发,将有机食品生产、本地生产和储存的能源、综合回收利用和气候积极的建筑落实到位。
该项目将于2020年启动,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在“通过减轻中央基础设施的负担,降低我们的城市和社区的脆弱性”。
基于最新的气候智能技术,该技术适用于特定地点的条件,ReGen村引入了食品、能源和水的新技术,“在Village OS的帮助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组合成一个单一的循环系统”。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食物将由垂直农业和水产养殖提供,能源将由太阳能电池板和当地废物产生的沼气提供,水将被收集、清洁和再利用。
该系统在社区级别使用AI,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开发类似的自给自足社区。
›»哥本哈根新生态村
可持续发展创业公司Lendager Group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设计新生态村的竞赛中击败了BIG和Henning Larsen。
通过UN17 village项目,兰德尔集团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将联合国所有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转化为切实行动的项目。
经过近25年的规划,400个新住宅将完成新城区Ørestad南区。
正如Lendager所说:“建筑环境占了我们全球排放量的40%以上,但这不是必须的,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废物:有机体会自我再生并使用死有机物质作为构成要素为未来的增长。”
UN17村展示了如何通过将废物视为资源,以及在不影响质量,美观或价格的前提下使可持续发展与增长相互支持,从而使增长与排放脱钩。
UN17村将由回收利用的废料建造,例如混凝土,木材和玻璃窗, Lendager集团已开发出可用于工业规模的升级材料。
这些产品在当地收获和加工,创造了当地就业机会,并从当今全球范围内的废物中建设了明天的城市。
UN17村的设计从多个角度考虑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运营、室内气候和生物多样性。
作为世界上最具替代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项目之一,使用的废弃材料被升级回收,以制造无毒和认证材料。
住宅的总体设计给人一种宽敞的感觉,所有的元素都有助于促进可持续生活和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
屋顶设置了太阳能电池板,这样房屋就有可能自给自足。
而屋顶花园的设计则增加了社区的生物多样性,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可持续生活的住宅项目。
UN17村庄不仅是一个标志性的可持续建筑,而且是一个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建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其运营碳排放上。
设计关注的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材料使用、健康和生活质量。
“国内大循环” 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突破之战,中国新农村建设作为重要一环,将来还会有很大的机会和发展,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牢记使命,提升设计实力,为我们的乡村建设发展献力!
注:本文图文来源于地产瞎说及网络,如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