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徒步直击,我与被困旅客一起回家
2023-08-05 20:47:17 新华社

回家的力量有多强大?回家的道路有多艰难?对于被困山区多日、没水没电没信号、和家里失联的旅客,任何安慰的话都比不上一句“走,我们回家”。8月2日12时,我与两名同事跟随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三支队、北京消防救援部门、门头沟中医院等单位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从门头沟区斜河涧火车站出发,急行14公里山路,挺进Z180次列车旅客滞留地安家庄村进行采访拍摄。


(资料图)

8月2日,救援人员徒步进山帮助滞留旅客转运。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北京7月29日发布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连日持续的强降雨,导致位于门头沟区的多段铁路遭遇严重水害,K396次、Z180次、K1178次三趟列车受困门头沟区,大量旅客滞留在断水、断电、断信号的大山中等待被救援。

8月2日,部分滞留旅客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前往转运客车。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对于被困旅客与我而言,这是一场命运与共的回家之旅。用镜头去记录,则是我作为记者的使命担当。罗伯特·卡帕曾经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摄影记者就是要深入第一现场、要到最前方,离救援现场、救援人员、受困旅客近些再近些,发挥一图胜千言的优势,记录下珍贵的历史瞬间。我尽最大可能去寻找拍摄角度,用快门点赞所有在这场生命救援中守望相助的人们。

丰沙铁路连接着张家口怀来县沙城镇和北京丰台,它蜿蜒在高山深谷中,沿永定河一路北上,迂回曲折,隧道和桥梁密集。武警战士每人背负30公斤左右的救援物资,在斜河涧火车站集结完毕后,沿着丰沙铁路线向安家庄村方向徒步进山。

风雨无情人有情,互帮互助的人性光辉在这场灾难中格外耀眼。从斜河涧火车站到安家庄村要走14公里山路,通常这一路程要走五、六个小时。连日的强降雨,让山区中的湿度变大,闷热的天气更是对体力的极大消耗。两个半小时内14公里的急行,几乎超过我体能的极限。一路前行,我与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三支队的战士们高唱“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来为自己打气,听着歌声在山间回响,也给了我前行的动力。

走了两个半小时后,我成功抵达安家庄村!在与国铁集团现场工作人员沟通后得知,目前还有最后一批184名旅客滞留在此,多数都是老幼弱孕等重点旅客,其中有5位特殊旅客需要担架转运。经过1小时休整,被安置在安家庄村的Z180次列车受困旅客与照顾他们多天的村民挥手告别,转运行动开始,武警战士与滞留旅客沿铁路向落坡岭火车站前侧7号隧道5公里处徒步前进。

8月2日,受困列车旅客在救援人员帮助下徒步赶往转运客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8月2日,受困列车旅客在救援人员帮助下徒步赶往转运客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8月2日,一处被塌方堵住出口的隧道。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从空中俯瞰这蜿蜒的队伍,正如同一条“生命通道”,更让我深深感到,只有平安才是最近的回家路。一路前行,河床上倒伏的树木、桥墩上残留的水渍、损毁的路基、被塌方堵住出口的隧道……丰沙铁路受损情况映入我们眼帘,道路难走的程度远超我们的预期。漆黑无光的狭长隧道里,满是淤泥和积水,虽然雨停了,但是仍有水顺着隧道里的石缝渗漏,前方行进队伍不时传来“前面积水,靠右行进”“枕木湿滑,小心一些”是声音,提醒后方人员注意。

一个个善意的累积和爱的传递,让回家的路途充满着温情。“你们这条线跑了得有一百次了吧,是不是熟得很。”一名武警战士扶着旁边Z180次列车乘务员问道。“很熟,非常熟,但是徒步走在上面还是第一次,下次还是坐火车走吧。”乘务员笑着答道。这位乘务员在被困第一天袜子磨坏了,这些天一直光着脚穿着执乘时的皮鞋为受困旅客服务,脚上磨得全是水泡。“这些20来岁的小姑娘也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心头肉,这些天难为他们了。”旅客说道。这支由老幼弱孕及医护和救援人员共500多人组成的队伍像一条长龙,在铁路线上相互鼓励、相互搀扶,默默前行。

这是8月2日拍摄的Z180次受困列车的旅客转运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途中,有塌方造成路基受损,一处悬空铁路横亘在受困旅客和转运列车之间,走在悬空铁路上,能明显感觉到铁路的抖动。我在现场看到,为了保证旅客安全,抢修铁路的工作人员特意赶制一些木板铺设在悬空铁路上,防止旅客在经过时踏空,并不断提醒救援队伍控制通过人数和保持间距。

8月2日,受困列车旅客在救援人员帮助下徒步赶往转运客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8月3日,K396次、Z180次列车的滞留旅客到达北京丰台站。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8月3日凌晨2时10分,在国铁集团和地方政府、武警部队全力组织、共同努力下,Z180次、K396次列车在安家庄站、落坡岭站滞留的最后一批旅客乘转运客车顺利抵达北京丰台站。车厢里,失联多日的乘客刚为手机充上电,就马上给家人报了平安,电话另一边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成功脱险的人们在回家的列车上,有的呼呼大睡,有的闷头“干饭”,有的彼此交流着这几天的经历,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迅速拿出相机记录下这令人喜悦又充满温情的画面,也为我此次历时15小时的拍摄画上句号。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对生命的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深夜,这条满是伤痕的铁路线终于安全送走了她承载的旅客,回荡着“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的胜利歌声,待她“伤势恢复”后再继续“笑迎”八方来客。我也将再次出发,用情见证更多历史时刻,用心记录更多难忘瞬间。

这是一列从乌海西站开往北京丰台站的列车——K396次。如果一切顺利,车站上的旅客将在7月30日的上午9时49分抵达北京丰台站,开启他们计划中的旅程——一次难得的游学,一趟轻松的假期,或是一场精彩的演出。

8月1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峪嘴村附近一段被阻断的铁路线上,中铁六局工作人员在清理轨道上的杂物,全力恢复交通。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而意外就这样发生。他们乘坐的列车遭遇了北京140年来未有过的特大暴雨。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数据显示,7月29日20时至8月1日21时,北京市平均降雨量达273.3毫米,其中,门头沟区平均481.7毫米。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部分房屋被冲垮,K396次列车也被迫滞留在门头沟区落坡岭站附近。

8月1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峪嘴村,在此增援的北京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在转运一名受伤村民。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8月2日,我在灾情发生后第三次驾车来到门头沟。经过相关部门连日抢修,路上淤泥和积水比前一天少了一些,所到村落伤员也都陆续转运,水和食物送抵村民。不过,被洪水和山体滑坡冲毁的建筑,重建恐怕还须假以时日。我直接将车开到水峪嘴村口,计划沿之前的采访路线徒步往上,爬上停运的丰沙铁路。一来可以拍摄铁路抢修、伤员搜救的情况,二来有武警官兵驰援一线,投送物资并向外转移列车旅客,丰沙铁路是他们徒步出来的路线。

8月2日,K396次列车旅客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政府附近休息,等候转运。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就在我刚刚走到连接陇驾庄村和水峪嘴村的桥上,迎面遇到一行人。他们拎着行李背着包,神情疲惫,不少人脚上沾着污泥,队伍中有几个武警战士。直觉告诉我,这应该就是从受困列车里转移出来的旅客。

我赶紧上前确认,他们的确是K396次列车的旅客,被分成几批,由武警战士护送,陆续沿铁路徒步转移。让人惊讶的是,这一队30多个乘客里,有许多小朋友,有些孩子看上去只有三四岁,满头是汗,难以想象他们是怎么跟着大人一起走出来的。

我马上着手采访拍摄,并随他们到妙峰山镇政府旁边一处小公园临时落脚。趁这段珍贵的空档,我上前了解情况,得知这趟车上有许多离开父母到北京参加夏令营或录制节目的学生,还有趁着暑假随家人来旅游的孩子,年龄从三四岁到十几岁不等。他们早上8时左右出发,在武警北京总队机动三支队战士的护送下,沿着因山洪和泥石流中断的丰沙铁路,徒步3个多小时,抵达水峪嘴村。不少小朋友自己走完全程。现场看到,一些孩子脱了鞋,一边晾着脚,一边吃着武警战士送来的面包和火腿肠。有的孩子精神头足,玩起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有的则趴在书包上睡着了。

8月2日,K396次列车旅客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政府附近休息,等候转运。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一个四岁小朋友的姥姥看着旁边玩耍的小朋友说,被困这几天,真的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考验。“幸亏我们在落坡岭村遇到了好心的村民,我们要好好感谢感谢他们。村民和村书记太好了,把家里鸡蛋,米都拿来了,熬粥做饭给我们吃。”

一个7岁的孩子叫王禹博,我问他,在这样崎岖不平的山路和铁轨上走了3个多小时累不累,他却说不累。问他来北京做什么,他说,来参加演出,节目名字叫《祖国在哪里》,“这里有蓝色的海洋,绿色的原野,黄色的高原。祖国在哪里,祖国在我心里,我爱你中国。”尽管遭遇了危险,又千辛万苦走出来,不少孩子却还开心地笑着,仿佛经历的并非灾难,而是一场冒险之旅。这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天真乐观,在当时满目疮痍的景象里,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和鼓舞。

8月2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政府附近,武警北京总队机动三支队官兵引导旅客排队乘坐大巴车转移。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两个小时过后,转运的大巴陆续抵达,他们将再次启程前往火车站,然后就可以前往自己下一个目的地。在乘坐大巴的人群中,我发现一个眼睛红红的孩子。他是9岁的武天骐,来自内蒙古。问了才知道,他在寻找陪他走了3个多小时的武警叔叔,想好好道个别,感谢他一路护送和陪伴。然而马上就要上车了,还没找到,孩子急得快哭了。终于在登车前,他找到了那位帮助自己脱困的武警叔叔,武天骐站得笔直,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我在一旁,赶紧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

8月2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在乘坐车辆转移前,武天骐(中)向武警北京总队机动三支队的王雷鸣敬礼感谢。来自内蒙古的三年级小学生武天骐跟随家人乘坐K396次列车来北京,受强降雨影响被困。8月2日上午,他跟随家人在武警北京总队机动三支队官兵的护送下,从落坡岭村徒步转移至妙峰山镇政府,短暂休整后将继续转移至丰台火车站。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武警战士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旅客陆续登上大巴,他们开心地向外挥手,大巴陆续缓缓驶离,刚刚满满当当的小花园安静下来。这样的旅程不会有人想再次经历,但大家心里大概都会记得这个夏天,记得在困境中,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热心人,护送自己走出来的子弟兵,祝每个人旅途顺利。

策划:王建华

统筹:费茂华、刘金海

记者:鞠焕宗、张晨霖

编辑:卢烨、张铖、程婷婷

初级